高中國文新課綱文言文、白話文占比多寡,近來吵得不可開交。本報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高中國文新課綱文言文、白話文占比多寡,近來吵得不可開交,律師呂秋遠在臉書發文指出,文言文確實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寶藏,要學習中國官方文學,文言文是必要的工具。然而,要提升文字能力,重點是在於閱讀、思考與邏輯,並非文言文。他說,文言文該學,但是留給有興趣的人去學;以台灣的教育體制來說,只要考試會考,就算學校不教,以後也會有補習班開設這種課程。所以重點真的不在於文言文要不要減量,而是會不會考。不會考,就算整本國文課本都是柳宗元、蘇軾、歐陽修,學生也只會拿折紙飛機。呂秋遠說,至於把這個議題當作亡國滅種、去中國化的前兆來論述,真的言過其實,中國的所有官方文書,現在都是白話文,而且主張驅逐文言文的學者,遠從唐朝,近從民國初年,都一直存在著,別想太多了。「2500年後,其實我們說的話,都會是那時候的文言文」。●呂秋遠全文:
980E117DCB385A86
arrow
arrow

    batesl4pawp0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